中西醫之「肝」大不同。肝鬱是甚麼?3招教你改善壓力肥體質。

中醫說的「肝」與西醫說的肝有所不同,西醫所指的肝單純是肝臟器官,具排毒及代謝等功能;而中醫所說的肝,除了肝臟原有的功能外,還包含情緒調節有關。「肝氣鬱結」或「肝火旺」,就是類似壓力大導致肝自律神經系統失調,影響消化和代謝功能導致肝鬱。

 

肝鬱是甚麼?

肝鬱其實與情緒有關,常見徵狀包括壓力肥,上半身肥厚,易急躁發怒。有些肥胖患者兩邊胸肋容易感到脹痛,容易急躁發怒,口乾咽乾,便秘,舌苔呈淺黃色,女士更會月經失調,流量變得稀少或閉經,經前還會明顯乳房脹痛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「肝鬱氣滯」型肥胖。久而久之,積聚脂肪變成中央肥胖,影響肝功能增加肝頑疾風險。

 

我們應以舒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安神降脂為目的,調理身體改善肝鬱體質好好保護肝臟,以下是不同的改善方法。

 

  1. 多攝取含豐富鈣、鎂的食物

     

    含豐富鈣、鎂的食物能夠安定精神、鬆弛神經,達到紓緩壓力的效果。

    例如:牛奶、豆腐、、綠葉蔬菜及堅果類等。

     

  2. 穴位按壓法

    內關穴

    位置:
    手伸平,手掌向上,位於腕橫紋後,住上約三指寬的中央,在兩筋之間。早晚至少各按壓一次,覺得壓力時亦可按壓。每次按壓3-5分鐘,左右手交替。
     

    功效:

    緩解壓力,緩和情緒緊張,消除緊繃感 
    寧心安神,減少雜夢 
    改善脹氣、打嗝

     

    太衝穴

    位置:

    在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,在兩趾之間凹陷處。晚上訓前按壓一次,每次按壓5-7分鐘,左右腳交替。

    功效:
    疏肝解鬱,解壓力

    清肝明目

    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睡眠 

     

  3. 國際專利(iLiverTM)

    頂尖的活性成分龍眼殼萃取(iLiverTM) ,經臨床證實可有效降低內臟脂肪含量及肝風險,保持肝臟脂肪平衡。同時加強肝臟解毒能力、減輕肝損傷、促進肝細胞再生、確保肝臟正常運作,疏肝解肝鬱及掃走壓力肥!